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问公司里年轻的同事:08年金融危机和09年的四万亿哪个对你印象更深刻?同事毫不犹豫的回答:四万亿。因为金融危机发生在异国他乡,太远;四万亿产生的效果就在眼前,太直观了。这样的画面深深的印刻在当时初入职场的同事脑海里,不自觉的成为房地产市场坚定的多头。

我问一位常年从事投资的前辈:您怎么安排您自己的家庭资产配置?前辈同样毫不犹豫的回答:留一套房在北京,其他抛掉,增加美元资产配置,(阶段性)看空人民币。

上述两个访谈的对象,一个出生在80年代末,一个出生在70年代初。

麦兜的电影里有这么句台词:(麦兜的)爸爸总是眼望过去,妈妈总是看向未来,而我,留在了现在。

这句话形容我自己的感受再合适不过。

既然活在当下,就要认真对待。周围的人经常问我对北京房地产的看法,我一般会回避。因为对不同财富等级的人而言,房地产的作用和期望的收益是不一致的,很难有标准答案。问得多了,我会演示一个基本的财务模型,供人们参考。

这个模型做了这样一个基本假设:200300万现金,投资到北京不同类型的物业上,贷款比例最大化,贷款期限最大化(住宅20年,商铺和办公10年),月供款照常支付,持有五年后出售。若想实现自有资金年化收益15%20%30%三档收益(包括首期本金投入和随后几年的贷款还款),需要五年后的售价达到什么样的水平?……并和自己的直观感觉和历史经验作对照,以此作为个人对北京房地产的压力测试。

这样的购买条件,会生成以下三种主要投资类型:

1.首套房政策住宅:符合首套房政策的住宅,1:2杠杆,自住,基准利率或适当下调,可以说是国内硕果仅存的可以使用2倍低息杠杆(银行贷款)的产品;

2.二套房政策住宅:1:1杠杆,基准利率适当上浮,租金年收益率2%

3.入门级商铺或办公:1:1杠杆,基准利率适当上浮,租金年收益率46%

4.全资购买住宅或商办。

这样的方法,朋友们可以自己算一算,对照自己心里的经验和感觉,看看收益反算后的售价能不能达到?

我自己经过对比来看,方案一,因为享受福利性的贷款,抗压能力也是最强。如果自己住,那就更合适了:住着是自己的,亏了是央妈的。如果家庭薪酬足够偿还月供无压力,那未来就能实现家庭资产配置的从零到一。至于什么贬值之类的事情,其实没太大关系。

方案二和方案三,因为没有福利性贷款,挑选合适的项目就变得重要,因为项目品质影响未来的出租和转售,相比而言,购买商办入门难,但回报渠道多了租金抵消贷款利息的作用,毕竟,北京的商办在出租环节还属于卖方市场,显得更安全些。如果再拉长时间,租金摊销利息的优势会体现得更为明显。

方案四,以前会觉得傻帽才会干的事,现在可能会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变得需要斟酌了。为什么?因为伴随着人民币环境的开放,可以作为银行认可的抵押物,实现境内融资出海投资。一来一往的汇率差,还可能会有意外收获。

除了上述对基本面的模拟推算以外,还有包括首付贷等原本只有机构才会使用的金融工具,也在逐渐的民用化。加上投资组合的安排,市场自己就在进行自我调节,从“品种-风险-收益-期限”这四个维度上构筑新的投资平衡点。

所以你看,大环境确实在剧烈变化,但对应的,来自于民间的客户们,也在通过借助理性分析和各式工具,在努力摆脱韭菜的宿命。而这个过程,恰恰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。

而这些所有工具的基础,在于优质的基础资产。这恰恰是产品的供应方和客户的服务商一起努力的方向。
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珂

王珂

37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誉翔安合伙人

文章